篩選

各地美食資訊

台灣台北台式料理
海島佳期,2020/08/14
中國人會說:吃東西為什麼不說:吃南北? 到了許多國家,發覺好吃的食物在東西南北都有,大家只提吃東西,不提吃南北,覺得不公平! 到台灣,南北的食材已經分成【啊嘛】的味道和【創意】料理,尤其在台北,很多年輕人都會懷戀家鄉啊嘛的味道,南部地方,很多小孩父母親在忙,家裡小孩就是啊嘛在照顧,從小吃啊嘛的飯菜長大,到了台北市,總覺得找不到哪一種感覺了,尤其啊嘛已經離開了,常會懷戀啊嘛的【台菜】。 【台菜】以閩南與客家為大宗的各省移民帶至台灣的菜色已演變成有新意的特色菜系。習慣之後,台菜其實簡單利落,沒有粵菜的囉裡囉嗦的噱頭,一道菜一個實名,沒有粵菜的什麼【五福臨門炒豆皮】,【四海為家蒸活蝦】,【恭喜發財燜髮菜】等無聊的字眼。 【台菜】,甚至沒有招牌,沒有菜單,沒有標價,老闆今天在菜市場拿到什麼新鮮的貨,就熱鍋炒給大家吃,天天出菜都不同,這就是【乾淨利落】的台菜。 在台北市,中山區的上班族午餐常去用的一家店,沒有招牌,沒有菜單,沒有價錢,價錢老闆會計算,有些文青幫會替老闆的店取名【我炒你就吃】,狠一點的文青幫就取了【黑店】這名字,其實是開玩笑,老闆不會【黑白】開個高高的價錢,畢竟這裡都是上班族來取暖溫飽而已, 小小的餐廳剛好五六桌,就像下班回家裡面吃飯的感覺,老闆看到客人,就先送上一壺自己泡的茶,雖然用紙杯,但也讓客人感覺這十多年來的心意。 松江路上安靜的巷子走到底,沒有特別注意,一不小心就差身而過,看看門口多麼低調,兩年前,麗婷姊第一次帶我們到這邊吃午餐,【黑店】小吃有幾道招牌菜一定要點,例如白斬雞,馬頭魚燒豆腐,清炒蔬菜,每躺到台北都吃一樣的菜色,麗婷姊說,十多年來,味道沒變過。麗婷姊每一次來吃,都會想起媽媽的菜! 【台菜】就是讓每一個台灣年輕人會想起【家】的深處之觸感! 到台北公幹,中午,晚餐都可以到這家【黑店】品嚐台灣的【台菜】,不貴,就是有【啊嘛】的味道! 【白斬雞】就是必这【黑店】的招牌菜,沒吃到白斬雞,等於沒有來過【黑店】。 【蛤蠣絲瓜】~【地瓜葉火燒蝦】~(圖片放不下)! 另一道必殺料理【滷排骨】也非常好吃,我覺得這樣的滷排骨有一股家常古早味道。 【豆干肉絲】不僅僅是一道下飯家常菜,調味不可失誤之外,另一個重點是口感,想要口感好就要將豆干跟肉絲都切得很細。 【馬頭魚燒豆腐】,台灣味十足,老闆做這道料理的時候加了秘密武器菜,讓燒魚的味道多點層次跟風味。 老闆招待當日例湯,去了两多年好像都是大排骨湯,但免費的會是更【美味】! 訂菜電話:02-2562-0164
閱讀更多>>
吉隆坡唐人街漢記生魚片粥 Hon Kee Porridge Petaling Street
海島佳期,2020/08/07
台灣人不欣賞糊狀型的廣東粥, 台灣的粥直接用白米加熱水, 省時省工,也沒有韓國時間, 翹起二郎腿,慢慢的去攪爛這鍋粥。 老同學再次相聚吃靚粥, 最後一次已經是三十年前了, 看到靚粥招牌1949這數字, 同學說:還是賣吃的比較實在。 出發去創業前,來一碗(靚粥), 創業三十年之後, 再相聚回來唐人街吃(靚粥), 大家都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了! 賣吃的,永遠不會被科技淘汰。 【漢記生魚片粥】,1949年開始落腳在吉隆坡唐人街,早期老闆在凌晨3點就開始營業,讓唐人街菜市場的勞工,可以在凌晨的寒天,享用一碗熱騰騰的百米粥,再加一盤生魚片,饕客可以用筷子夾起一片生魚片,在熱騰騰的白粥燙一下,這生魚片就立即化身成一塊嫩滑的雪白魚肉片了。 這生魚片的品種來自南洋熱帶魚,南洋俗語稱之為【多曼魚】,屬於肉食性兇猛淡水魚,身長約六十公分,扁帶長身形,魚皮有顆粒斑紋,類似深海的【三文魚】,肉質滑嫩,淋上少許的【麻油】,再加到白粥一燙,就成為一道【人間美食】了。 24小時的經營時間,這也是中國人在南洋的刻苦耐勞,把美食一代代的流傳到今天,讓後人還可以品嚐到先人的經典路邊美食。 大家到吉隆坡唐人街,可以一嚐這道【生魚片粥】,記得,一片一片慢慢的下白粥裡燙,才可以吃出一碗粥的【意義】!
閱讀更多>>

吉隆坡老友记粥 Loa Yao Kee
海島佳期,2020/08/02
吉隆坡【唐人街】过了一个街口,再往前走个150米,发现路边有一档非常不起眼的【老友记】。 我的吉隆坡千万富豪友人,常常都会到这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路边摊,享受一道【人间美食】。我也好奇的,富豪都可以接受的路边摊,一定有他的【奇特】, 今天,特地跑来吃,【老友记粥】是招牌菜,但另我惊讶的是........ 【老友记】的海南鸡,喜欢吃【海南鸡】的饕客们,不需要再浪费时间到处踩【地雷】了,这【老友记】的白切鸡,已经是吉隆坡的【人间美食】了。 经过10几趟的【飞河过冷水】,鸡皮鸡肉分割清楚。三分皮,五分肉,两份油。皮滑,肉嫩,油香,再淋上调配好的麻油酱汁,非常完美的【组合】。 【白切鸡】还不是主角,【老友记】真正的主角,是这一碗【雪白】的【粥】。用手不断的搅拌一个小时,才把米慢慢的【搅细】。 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档口】,经营了半个世纪,吉隆坡【老友记】粥,就在【叶亚来】街的角落间。 30年前,老板在路边摆座椅,因为早期的【粥】,都是穷苦人在欣赏的,下班路过,简单的吃一餐。但过了半个世纪,这些大富豪,不喜欢大鱼大肉了,喜欢来个【清淡】的,今天的【老友记】,又再丛生了。  
閱讀更多>>
吉隆坡「頌記牛肉丸粉」
Tripfungo,2020/07/29
又是一家老店,國中的時期,放學都會經過這家「頌記牛肉丸粉」,從來沒有興趣鑽進去吃,麥丹勞還是我們的首選。 天天看著老闆再忙著燙麵條,大人的食物,我們是不會欣賞。 「頌記牛肉丸粉」1945年就存在了,可以算是茨廠街最老的牛肉丸湯店。 35年之後,開始尋找唐人街古老的美食! 三點三,下午茶的時段,頌記的玻璃大門一推開,紛紛擾擾的沸騰人聲、半滿的人潮,出人意外的充塞在小店各各角度。 穿著背心的老伯伯,一人捧著兩個碗,一碗裝著牛肉丸湯、一碗裝著面,肩旁掛上一條「早安」牌子的白卓巾,他們很暢快的把碗端上,就如古代的功夫片,但今天都是外籍勞工在門市服務了。 以為吉隆坡華人不可以吃牛,原來都跑到這裡來了! 回憶彷如墨汁在蕭偉翰的描繪中,一筆一畫的勾勒出頌記的雛影。在1945年,蕭開頌也就是頌記的創辦人就在Jln Silang的後巷擺了3張桌子賣牛肉麵,他和後代子孫提的理由是,牛肉市場競爭小,相對諷刺的是,競爭小,客源也少,3張桌子有時都坐不滿,零落的人潮,就是靠將開業的時間拖長,一個接一個的累積客源來維持。早期都是自家人也就是客家人來捧“自己人”的場……(不是說客家人不吃牛的嗎?因他們是靠牛耕田的,牛是他們的好朋友)。 “耕田的是水牛,食用的是黃牛。”(哦!分得還真清楚!) 50年代,在吉隆坡有所謂的4大面家,頌記、冠記、何榮記、陳東記,是那個年代以“生面”(或稱之雲吞面)雄霸一方的面世家。也就是在那個年代,頌記的生意逐漸的興盛起來,1964年搬進了小店,後來就一直做到今日的局面。 一天可以賣60公斤的面、50至60公斤的牛肉丸。 頌記最出名的就是牛肉丸。昔日,牛肉丸都是用一種叫做鐧(一種類似武俠小說中的武器)一下下打出來的,那時一次只能打5斤8斤,產量少到可憐,反觀今日機械一次可以打10公斤。如果根據一斤牛肉可以做80粒牛肉丸來計較,現在機械一次就可以生產1333顆牛肉丸。 “可是論完美度,還是比不上手打的。”蕭偉翰感懷的嘆說。 今天已經進入第三代再吉隆坡尋找美食了,以往穿著背心的饕客和樓面的服務阿伯,猶如時空機,突然消失在店裡的畫影!
閱讀更多>>

吉隆坡「新九如牛肉粉」 新記
海島佳期,2020/07/22
吉隆坡老街老巷,永遠的迷人,吉隆坡人閒閒的慢節奏,老店別有風味,讓大家坐進老店,感覺自己也像一個食家。 【新九如牛肉粉】,早期在吉隆坡唐人街的榴鍾巷的那個年代,新九牛肉粉創始人管洲把木車輪檔退進榴槤巷口叫賣,再大辣辣的在檔口掛上大塊大塊的牛肚,牛筋和牛肺,就開給了牛肉粉的首場叫賣秀。 新九如第二代傳人管其燊說,那一年,是1949年。新九如牛肉麵其實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就是1930年前後,管洲這個客家大埔的小伙子,來到馬來亞後,跟著老鄕賣牛肉麺。成家後,管洲就開始挑起擔子,自​​己賣起牛肉緬來7-30至50年代,大樹頭是吉隆坡極為著名的小販聚集地,管洲初時也是那裡的小販之一,後來幾番轉移陣地,總算在唐人街的榴槤巷口,安植立葉”。 管其燊屈指算了算:“賣了有70多年。”70年新九如牛面難得保持傳統的味道,讓ㄧ些老饕客無法自拔的不斷的到來光顧。 其仍堅持採用父親傳下的煮法。管父今年68歳,在13就開始看管店面,十六七歲左右就已完全接管整個門市。他形容自己牛肉麵的特點是,黃面沒有鹸水味,吃起來的口感十足。 他表示,70年來,他都跟同一間廠家進入麵條,雙方兩代的綤密生意關係,也在在印證了前人彼此間的信任和互助。 時至今日,新九如牛肉粉已擁有一家店面,就在敦陳禎祿路口,主要以早市的生意。而思士街(Jalan Hang Lekir)的檔口則以經營夜貓子為主。 (早市)10.30am〜3.30pm,Jalan Hang Lekir,Kuala Lumpur (夜市)6.00pm〜11.00pm(星期三休息)
閱讀更多>>

「清記」雞絲河粉 吉隆坡蘇丹街
Tripfungo,2020/07/09
吉隆坡街頭小吃「繽紛多彩」,這是吉隆坡人的「福氣!」  「嘗試一下就好,我們還有下一道美食」款待國外朋友吃小吃,「我們只吃店中一兩樣食物,吃完便走,」這是嚐小吃的訣竅。 吉隆坡「雞絲河粉,」「李東記,」「陳東記,」「老友記,」「蘇記」和「清記,」這些老闆的名字,看起來如此的接近,是親戚嗎? 不,是一個「師傅」一個「徒弟」還有一個是屋主把店面拿回來,自己在同樣的地點,另起爐灶的連帶關係。 記得唐人街最好吃的「雞絲河粉」就是「李東記」了,當年在吃的時候,20多年前,老闆也六十六,後來店面被收回,「李東記」搬去隔壁街口,再繼續經營,但沒幾年,「李東記」和老婆也退休享福了。 「清記」,自從老東家搬家之後,阿清就離開了「李東記,」在唐人街轉角「蘇丹街」的路邊,開起一個小檔口,把「李東記」一些老饕客繼續留下來,讓我們這些老饕,還有一線的希望! 「雞絲河粉」,看到這些老闆的招牌,末端都會帶有一個「記,」明顯就是廣東人的號稱,馬來西亞以廣東人居多就在怡保,而這一碗雞絲河粉,其實發源地,就在馬來西亞的怡保城裡。 「雞絲河粉,」的河粉是怡保的出產地,河粉比台灣的「板條」軟,但非常「滑嫩」和「細口,」主要怡保好山好水,大自然的「山泉水,」讓怡保的地區,可以運用上帝給他們天然「山泉水」來製作河粉,今天,幾乎會吃的老饕,都會選擇怡保的「沙河粉。」 怡保人叫「沙河粉,」吉隆坡人叫「河粉,」聽怡保饕客說,因為早期河粉的製造點,就在河邊,在河邊提水的位置有很多沙子,就如此得來這「沙河粉」的名稱來。 開始的「雞絲河粉,」是簡單的用「蝦殼」熬湯,再加入沙河粉,青蔥,蝦肉,炸洋蔥片。 後期怡保的錫礦被挖掘到了,怡保人開始用「督阿冷」小鎮出產大象蝦的蝦頭膏(離開怡保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加入「蝦頭殼」一起熬湯,讓這蝦湯更加的提味了。 而這一道蝦湯,是把「蝦殼」剝下來,再用石磨台把它磨成蝦粉,下鍋熬湯。 我口袋裡的「雞絲河粉,」除了這家最美味的「清記,」還有-「蘇記,」「老友記,」「老黄牙菜鸡,」看你剛好什麼時間點,在什麼地點,這幾家,都可以去享受一番「人間美食!」
閱讀更多>>
台北大安區駱記小炒
Tripfungo,2020/07/01
到台北大安區通化街,買一些台灣好品質的「襪子」之後,可以到旁邊的巷口臨江街,吃一道路邊【駱記小炒】熱炒,這家熱炒店是大安街的饕客「龍三先生」從年輕就開始捧場,到今天【駱記小炒】已經被「米其林」封號了。 世界美食指南《米其林指南》(Le Guide Michelin),公布的台北36家「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美食餐廳名單,在臨江街觀光夜市內就有2家小吃獲選,一家是「梁記滷味」,另一家是「駱記小炒」,米其林推薦駱記小炒的理由是「位置隱閉但值得造訪。小菜選擇不多,炒羊肉或牛肉火候掌控絕佳,炒蚋仔鮮味十足」。 店家感想: 掌廚的陳小姐對於駱記小炒獲得米其林青睞,謙虛地說:「很高興,謝謝啦,看得起我們,我覺得我們還好而已啦。」老闆兼掌廚陳小宏則說:「我們沒有像網友講的那麼好啦。」但記者問他招牌菜是哪一道,他立刻說:「每一樣都嘛是招牌。」 顧客看法: 已經光顧駱記小炒7年的熟客李先生說:「螺肉炒得很脆,雖然量不多,但我吃過的螺肉這家炒得最好吃,牛、羊我也點,每一樣都點一份大辣、一份小辣,等一下還會追加,因為常在這家請朋友吃飯,自己吃大辣,朋友不太能吃辣。」 上班族林小姐和同事陳小姐表示,下午看到新聞報導所以一下班就來,「炒羊肉、牛肉都不錯,很嫩,小份小份的,適合當下酒菜,而且調味適中,蠻下飯」。 哪裡吃? 駱記小炒 營業電話:(02)27081027 營業地址:台北市通化街39巷50弄27號(臨江街夜市內) 營業時間:平日下午5:00到凌晨12:00,假日下午5:00到凌晨12:30,隔周休星期二
閱讀更多>>

台灣黑白切
Kenny,2020/06/28
第一次到台灣旅遊的朋友,「黑白切」是我首推的台灣路邊美食,喜歡吃「豬內臟」的饕客,這一道「人間美食」,可以說是代表了台灣人間美食裡,最重要的一環了。 處理「豬內臟」,台灣人的手工藝,可說是「獨一無二」了,全世界消化最多「內臟」的台灣,而把「內臟」調理的如此美味,就是台灣大街小巷的【黑白切】。 在台北「忠孝東路」碰到吉隆坡朋友的兒子和準媳婦,問我這時間下午3點了,哪裡可以有好吃的?我二話不羅嗦,聯絡了在「信義區」的老饕「龍三先生」,剛好「龍三」在【臨江街】健身,閒著沒事作,就和「龍嫂」過來接我們,腳在忙著過馬路的龍三,腦子不斷的快速在運轉,想要帶大家吃些什麼好吃的小吃? 「要不然就吃【林東芳牛肉麵】吧?」我問 龍三:「今天禮拜三,剛好沒開」。 「不然你們兩個年輕人第一次來台灣,帶你們吃我們台北的【黑白切】吧」!龍三說。 是的,來台北沒有好好的大干一場【黑白切】,有如到吉隆坡沒有吃到【肉骨茶】般的遺憾。 「帶你們去我從小吃到大的【黑白切】,剛認識我老婆,我們就是常在這小店,切幾盤【黑白切】,一碗「豬心湯」,再來一碗「陽春面」,我們兩個就可以坐上一個下午,這【黑白切】的老闆娘很熟悉了,尤其我老婆早上去附近的菜市場,都會來這點弄個早餐」。 朋友小孩,這對情侶,26歲年輕人,在馬來西亞從來沒有品嚐過那麼完美的「豬內臟」,邊吃邊問我們:這盤是什麼?那盤是什麼? 「豬肝蓮」最好吃,「豬粉腸」吉隆坡吃不到,「豬心湯」,清甜,原來「豬心」簡單的水燙,就如此的順口嚼勁帶香! 「花生醬」料配麵條,兩個年輕人刷拉刷拉的吃個不停,邊吃,邊喊:「特別,又好吃!」 這家【黑白切】,龍三說:「喜歡這阿麻天天買新鮮的食材,尤其是「豬內臟」,沒有經過冷凍,早上買了,就即可下鍋處理,賣完就打烊,新鮮就是好吃! 」 感謝台北「龍三先生」,台灣有你真幸福!
閱讀更多>>
台南六合夜市【度小月擔仔麵】 台南小吃
Kenny,2020/06/20
「擔仔麵重湯頭及肉燥」高雄市六合夜市的「台南度小月」是高市歷史最久的擔仔麵,近50年歷史,現在已傳到第3代,是許多高雄人的共同記憶。 第2代的周吳明珍說,她母親吳張現約50年前就在六合夜市賣台南度小月擔仔麵,用大骨頭熬製的湯頭及獨家祕方調製的肉燥是最大特色,數十年來一直維持品質,現在傳承由她兒子周明蜂、媳婦陳雪媖接手,逐漸由第3代經營。 除了擔仔麵外,滷味也是台南度小月的特色,滷大腸、小腸、豬腳、豬皮、滷蛋及魷魚、魚卵沙拉、煙薰沙魚沾醬油芥末、燙青菜等,都大受顧客歡迎,更是擔仔麵最好的配菜;周吳明珍說,滷大腸及豬腳賣得最好。   擔仔麵上面淋上肉燥,再放著兩尾蝦仁點綴,1碗擔仔麵40元;而滷味則放薑絲、蒜泥佐味,讓味道更鮮美,滷大腸、豬腳1份150元、小腸80元、豬皮60元,滷鴨蛋每顆20元,燙當季青菜每份60元。 吃過的人讚擔仔麵Q彈,肉燥很香,無論是本土客人或觀光客都喜歡。以前六合夜市很多大陸客,周吳明珍說,陸客除了喜歡擔仔麵外,特別喜愛滷味,尤其是滷大腸、豬腳及豬皮、燙青菜,更是必點的菜餚。 地址:高雄市六合路38號店前 營業時間:下午5時至凌晨2時 公休日:半個月休1天 價格:擔仔麵1碗40元
閱讀更多>>

10 0

合作夥伴